我的故事——创建小组篇

––起源

从小就很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大自然的泥巴、高耸的树木、静静的小溪、湍急的河流,人工制造的玩具车,工具箱里的各类器械。偶尔也用废弃的砖头垒点什么。当然也对家里的一台古旧的计算机产生好奇,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我还在学龄前,父亲不知是从中关村还是鞍山西道带回家2张少儿百科光盘。界面是类似游乐园的样子,点击上面某个游玩项目就会进入一个主题,有讲解人体结构的、有讲解桥梁和火车铁道的、也有讲解动植物的,带上稳重的配音我看得津津有味。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我也想去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最开始是学习如何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一玩就是一整天。

上了小学后,除了《Windows画图》还有《金山画王》和另一个我忘记名字的少儿绘画软件(我更偏爱这一个),灵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释放。那时候购买的软件都是有实体光盘的,通常被一个大盒子包裹,包装上写着详尽的介绍和系统要求,盒子里面有说明书和光盘。我还记得说明书上印着《剑侠情缘》、《博德之门》和《金山游侠》的广告。看着当时的电视节目《游戏东西》中介绍的一些作品,类似的实体游戏和软件我不知购买了多少,偶尔也会去报刊亭捎上一本计算机或游戏机杂志。

一次偶然的契机父亲带我去书店购买了一本长宽比大概在2:1,看上去很窄,每页只有两幅图和一段配文的《PPT制作》书籍。读起来浅显易懂,只需要按照上面的步骤照猫画虎即可。制作PPT带来的成就感勾起了我对计算机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学会使用PPT之后,为了继续深入,购买了《洪恩》系列开始学习用Frontpage做网站。电脑水平逐渐提高,网页三剑客、《Authorware动感多媒体自己制》都不能让我满足。那段日子除了学做网页,也会学习如何安装Windows 2000、XP、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56K/ADSL拨号上网(了解了Netscape和IE的恩怨情仇),就连学校也会组织小学生去一个劳技实践办事处让大家伙在机房里用网络聊天室聊天。

夏日,目不转睛的盯着计算机屏幕,对精彩而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携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让我深深不得自拔。

––组织小伙伴们一同玩耍的带头者。

––第一次创建小组起始于小学。那时的数学老师鼓励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学习进步。我以学习数学、计算机为目的拉进来很多人。有点像组阁,还为每个人安插了头衔。时至今日,我连自己的头衔都忘了,却依稀记得那时一位数学很好的同学被安排为网络管理员,有一回我去图书大厦还碰到他买关于网管的书籍:)

这个小组在一起做的事情嘛,我记不太清楚了。只是有一回我因为读《福尔摩斯》受到了启发,便开始设计凯撒密码,用了一些自己发明的字符,设计好后还要求组内成员背诵。结果大家都开玩笑的说:在这一点上不志同道合了(^_^)。依稀记得用的是红色的笔,白色的纸条……

那时小学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哥白尼》、《迪斯尼》、《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最爱《中少报》的游戏栏目,特别是拿到了暑假合刊时先翻阅里面的游戏栏目。CS、樱花大战、GBA都是童年梦想。当自己有机会玩这些游戏时,比如大富翁4,CS1.6,红警,帝国时代2,恰恰都是和小组内的这些个小伙伴一起创造了共同回忆。

因为那时对宇宙星空的兴趣,第一个小组名为「天狼星」

天狼星小组

小学毕业后《掌机迷》、《掌机王》和对PSP的憧憬也都是在这些小伙伴的陪伴下慢慢品味的。

––上了初中,我这个爱好依旧,于是和玩得最好的几个朋友加上「老大」组建了「四人帮」。也就是平常关系好,这个四人帮没太大影响力。

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我把这个四人帮扩大了,同时像小学一样有个名字「奇幻天龙」。我们一起做各种有创意的作品,一部PPT,一部海报都收获了微小的奖励。课后也会同组内成员一起搭838路公交车回家,路上不忘顺手买一本《大众软件》。

后来影响越来越大,我们逐渐扩张到十个人,名为「十人帮」。在那个还未曾听说过社团的年代,这或许就是代表了。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团体有点大,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份全部由信息学奥赛初赛题组成填空选择的试卷作为入会门槛。

测试题目

十个人,十种毒品作为代号,我只记得自己是海洛因,老大是大麻。排位是根据生日大小来的,老大只是称呼并不是这个团队的老大。平常吃饭要排队去食堂,吃完了饭回教室还要喊一句,「我们十人帮回来了」!有一回上语文课,老师恰好叫到了我和帮内成员回答问题,有位同学说,怎么都是十人帮的。语文老师听见了,惊讶的问,咱们班还有帮会?我赶忙解释,就是个同好会,名字取成了这样而已^_^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是班级内其他势力兴起,又或者这个团体没太多实事,最终难逃土崩瓦解的命运。日后,也成就了史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帮会。

解散后,我和另外两位原团员组成了金刚铁三角继续活动。他们也成为了我日后最好的朋友。

––高中班里学霸多,大家都忙于在课业上用功。也有和我一样偶尔忙里偷闲的类型,所以我把我设计的一套组织架构给他看后得到了很积极的回应。这套架构也是对于初中的改进,加入了等级体系,有点像海军的军衔。但是我这里貌似叫「5级青龙」、「3级白虎」之类的中二名字,因为恰巧同期迷上了古代四象。

那句「你要是建组,我绝对加入」最终也成为了遗憾。

––大学,最后一个实质意义上的小组5thPlanet,为创新大赛筹建的。还记得我们几个小伙伴奋战通宵,到处发传单进行用户体验调查,也到处吃闭门羹的凄凉,在KFC吃饭还差点被赶走的落魄XD。上台进行Demo时还穿上了正装,只可惜演讲不是很成功,所以我们没能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也不失为一段有趣的体验吧~

团队名称:5thPlanet
队长:甄羿
团队成员:赵一然 钟王偲 段沛宸 李亦卿

首席设计师:甄羿
首席技术官:钟王偲
首席媒体架构官:赵一然
首席运营官:李亦卿
首席推销官:段沛宸

简要介绍及引言:我们团队全部来自大一,虽然都是新手,可是却对未来的交互有自己的见解。首先更加贴近人类的生活习惯,手势更优于「命令行」(命令行在其他某些方面很重要),语音更加方便。而且未来的交互不应只局限于UI层面,我想人人对于未来交互的构想一定能想得都很酷。可是更深层次的,我们或许更需要一个「二级」系统来管理这些「交互」。简单说好比我们有了一个自我可以成长的得力助手。这便是我们创意的初衷,也是渴望得到的最终目的。因为我们交互的对象如果没有「智商」,就好比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越是超前的智能交互则越要侧重于这一点。Kinect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总有想不到的实现,而且应用的模式,操作系统的功能将不再是用户初始安装的那样一直不变,试想你可以培养一个你的助手。这些请参考创意简介和技术可行性分析。同时欢迎关注我们——5thp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