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珠玑第五章探讨

本章着重谈论一些小事,测试、调试、计时。说是小事其实也是大事,想想自己曾经为调试一个程序而彻夜难眠的经历吧。这里面又有断言大法的叙述,「在测试时使用断言,而在产品发布时把断言关闭的程序员,就像是岸上操练时穿着救生衣,而下海时将救生衣脱下的水手」。在计时部分,作者展现了老练的洞察力,不过缓存溢出这种错误现在可能少见多了。

Read More

编程珠玑第四章探讨

首先,本章中再次提及了TAOCP,可以说已经是一章提一次的节奏了,作者这么热衷于提到本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详尽的数学证明让我们有值得一读的必要。第四章的主题是如何证明自己的程序是正确的,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逻辑复杂的代码,对于不同的程序周期作者都针对性的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原理。比如二分搜索的停机证明,然后对于函数,作者介绍了重要的「契约编程」。其中还谈到了心理问题:「困难」的部分第一次就可以正确运行,而那些「容易」的部分往往会出毛病。所以呢,作者也鼓励使用验证技术开发。觉得本章最重要的应当就是对循环不变式的理解。

Read More

编程珠玑第三章探讨

本章陈述了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数据)决定上层建筑(程序结构)。而且也从侧面展示了语言的重要性,书中一位程序员因为语言的问题,不得不使用了350个变量而不是数组。有两个方法让我很在意:一个是打表大法,我们不必要用程序去产生所有数据,某些数据完全可以提前做好,能够节约大笔开发经费(代码量,时间),这就是打表。第二个就是说我们不要重复造轮子,程序员应当善于使用已有的工具。作者给出了本章标题的真正含义:

Read More

编程珠玑第二章探讨

这一章给出了三个小问题,都非常有趣且实用,分别用来阐述二分法递归与抽象离散化思想。第一个问题可以认为是二分思想的巧妙运用,众所周知通常二分前数据应当是有序的,比如C++中的set或map容器的工作原理,都是维护一棵平衡树;大量常见的数据结构如:平衡二叉树、线段树、二叉堆、堆排序都合理发挥了二分法的威力。第二个问题紧扣主题,有哪些基本操作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看起来很困难的问题也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意想不到的答案」。我觉得第二题给出的三个解决方案都很重要,第一个算法是看透了暴力算法的本质,最大限度减少了使用额外空间辅助移动带来的浪费;第二个算法的递归思想很通用也很重要;第三个最为精妙的算法向我们展示了抽象思维的可贵。第三题是一道不错的离散化题目,书中说排序也好,打标识也好都是离散化的体现。所以作者也说:

Read More

编程珠玑第一章探讨

第一章陈述了一个算是在特定领域很好用的方法,中学时上编程课老师给出了这种方法,题目是一串不会重复的数字,最大的数字不会超过某个值,要求排序输出。其实根本不需要真去做排序,当时用Pascal语言的boolean数组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跟本章提到的位向量异曲同工。显然如果除了算法与数据结构外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线性的算法要明显优于O(NlogN)的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作者给出了问题本质和使用范围:

Read More

ASC2014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

概述

这个竞赛目前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竞赛。而且,因为其独特的竞赛准备条件——首先你得有一套高性能计算集群——我认为这个比赛短时间内不会发展成学科竞赛那样的大型竞赛项目,尤其是有着大学生的奥运会之称的ACM-ICPC这种比赛。

但是个人觉得,大学生超算大赛比较类似于F1。每个队伍都有一套自己的集群,但是集群总功耗不能超过3000W(方程式),可以携带加速卡(Tesla/MIC),这样一来与F1颇有几分相似。每支队伍都有自己的赛车(小型集群),比赛不是一场定胜负,而是有很多场,每一个单独项目都有单设的冠军;这就好比F1的分站冠军,最终还有一个总冠军。

Read More

写在ASC2014决赛之前

今天是4月12日。

我从2月16号来到学校,2月17号面试,然后一直要搞到4月27号。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收获的东西不少,需要批判的地方也不少。不敢说自己真的做了多少优化,至少装配计算集群环境以及安装应用和调试参数这些流程都略知一二了。没有学习太多的并行程序做法。我也认清了自己的学习模式,我不喜欢捡碎片的学习法,我比较适合体系式的学习,把一切都串在一起,有好处也有坏处。总之,先上图再说吧:

Read More

鬼谷子的数学难题

题目概述

一天,鬼谷子随意从2~99中选取了两个数。他把这两个数的和告诉了庞涓, 把这两个数的乘积告诉了孙膑。孙膑和庞涓彼此不知到对方得到的数。第二天, 庞涓很有自信的对孙膑说:虽然我不知到这两个数是什么,但我知道你一定也不知道。随后,孙膑说: 那我知道了。庞涓说:那我也知道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