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 1.0到web 3.0

最近很忙,难得偷闲写一篇文章。感叹世界的变化真的很快,转眼间web 2.0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始陨落了,在人类历史中还未曾有如此迅速之变局,想必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持续了百年之久的。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小学四年级的暑假,11岁,用 Frontpage 2000 亦或是 2002/03 制作了人生中第一个网站神英启蒙网(全文),那是典型的web 1.0时代的产物,只读。快20年了,现在已经处于web2到web3的大航海时代,是一种交割,也是一种新增量,未来必然是冒险家的乐园。

Web 1.0 只读

2003年,虎翼空间(51.net)注册一个20M(或50M)的免费虚拟主机,用Macromedia公司的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Fireworks, Flash或者M$的Frontpage,谁都可以做自己的个人主页。而我的神英启蒙网甚至还是中国最早的在线教育门户网站。毕竟那时候早期的电脑教育公司比如「洪恩教育」系列教学光盘(这家公司还出品过RTS游戏,后来洪恩核心成员创办了完美世界),包括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软件仍然是纯桌面离线为主,主体是用Macromedia的Authorware/Director开发的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软件,发行媒介则是选用VCD/DVD光盘,和主流的单机游戏一模一样。

主页的结构如图所示,中间有用「艺术字」做成的竖排文字Logo ——神英启蒙网,两边是一些分割好的格子,每个格子都填充了一类内容,同时也有简短的内容介绍,基本就是类似索引一样的东西。底部仿照正式的网站用剪贴画做了页脚,其中有一副Gif图是繁体字的「多谢来函」。同时整个页面还有背景音乐,我用的是《灌篮高手》OP的MIDI音乐。MIDI音乐和Gif图片都来自那时在电脑城很容易买到的「网站素材大全」之类的光盘。

Windows XP - IE

web1是针对于桌面时代的革命,它终究给了我们什么?是足不出户建立联系的机会,这种联系可以是不必再去实体软件商店购买物理光盘,而是打开浏览器点点鼠标就可以将软件装载在自己的计算机硬盘上;可以是不用再去报刊亭,打开电脑就能读到一手的新闻;可以是电子邮件;可以是建立于互联网的即时通讯;可以是网络游戏。这种革命开启了web时代元年,是粗粒度的,颠覆性的,给了全人类无尽的想象空间。其与桌面时代的跨度远远超过web1web3之间的步幅。

Web 2.0 可读可写 中心化

web 1.0时代,中国拨号上网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也因此即便是21世纪早期,国内长期被桌面软件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各种优化大师、加速器、游戏修改器、各类工具软件、单机游戏等等。那时候网速很慢,就算安装了ADSL宽带,也依然要在华军软件园的页面上等待很久。很多时间还是要去线下的游戏商店,或者电脑城购买软件光盘。在线应用尚未发力,当时的互联网构成,依旧是以只读形态的信息传播与检索,和单机软件、资料下载为主(比如视频和音乐需要下载到本地才能流畅播放),而网吧的主要功能是玩网游。可一切都在2007年的一天变得不一样了,美国的一个穿着Levis 701牛仔裤,上身着黑色毛衣手里举着一个完全没有键盘的手机的人,逐渐推动了世界的变革。web 2.0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社交网络、在线购物、网络手游、在线内容、页面游戏、推荐系统等层出不穷,没错,web 2.0 is eating web 1.0,转眼间天翻地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度飞跃式上升。

2016年,λ计划是由我本人在做硕士毕设的空隙突发奇想发起的项目企划,并且有一个类似Hacker News的中心化网站,提供可写能力的后端使用Haskell语言和配套三方库开发。目的是为社区输送新鲜血液,主张使用先进理论与技术进行开拓性的工作。鼓励将优秀的开源项目注册入PROJECT λ。且有意愿在将来组建λ基金会,定制自己的开源协议。重点是社交属性,不仅可读,也可写

可写

λ网站有独立的用户系统和Chatroom模块为用户提供交流的能力。但是出于成本考虑λ的评论功能是借助 Disqus 服务实现的:

社交

web2是针对于web1的进化,每个网民既是读者也是参与者,简单说这是能力上的自然演进,毕竟web1web2不是断层的,好比BBS并非是web2时代的产物,其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91年,用Telnet登陆,而web2的社交网络谁敢说自己没有受到过BBS的丁点影响。这个时代模式创新所带来的需求极大的刺激了中心化服务器,云计算随之崛起,在数据爆炸、算力爆炸的前提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迎来又一春。而智能手机的普及则真正将web2带向了高潮。

Web 3.0 可读可写可拥有 去中心

2022年,DAO元年(让我想起来童年的事情),一个准备叫做PubbyDAOPoC(此链接为Demo)横空出世。这一年很多过去5年内的概念重新汇聚起来了:NFT DApp GameFi DeFi DAO web3 Smart Contract Token 和各种Infra:作为PaaS的Aragon,作为IaaS的Polygon,Internet Computer Difinity等等。

web3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率先应用区块链的项目是Bitcoin,我还在上大一的时候就听说过比特币,大概是2012年之前,距此文写作已有10年,其所谓的去中心的理念直击灵魂,不禁让人想入非非。于2014年短暂拥有过比特币。2017年,拥有过21.46个以太坊,很可惜后来被玩飞了。这些是接触web3的前提,Crypto是入场券。

ETH交易记录

web3的世界里,人们开始在去中心的Blog,mirror.xyz上发布文章,众筹小说等。也开始在去中心的淘宝,OpenSea上交易NFT,我也发行了自己绘制的一些作品,都是为了纪念web 1.0的时代,算是一种复古的文化潮流吧。还为自己的MetaMask以太钱包地址购买了ENS域名。通过把玩,发觉现在的web3有太多值得去贡献的地方,和当初切入web2的平滑感不同,web3生硬、昂贵(gas fee上天)、不够即时、不可更改、基础设施匮乏、明星项目门槛高。但也正因为如此,这里面充斥着新机会和想象空间。

web2已然迎来贤者时间后,下一步我们何去何从?一定是去中心吗?去中心化的意义是一个深奥的话题,这里不单独展开讲述了。数字确权解决了web2时代的矛盾了吗?也难说,当将来某一天不再有寡头平台垄断后,去中心是否会带来新的法理、人文、技术、经济模型、世界秩序、价值和信仰。是否会觉醒人类文明的新形态,重塑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每每想到这里,就很期待未来。

宇宙涂鸦

PubDAO介绍: web3 文学作品去中心出版自治组织

人类璀璨的文明结出的果实是通过知识传递而延续的,这里面既涉及到教育这种普世的传播模式,也涉及文字与书籍这类承载方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质的书籍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以更为灵活、更易复制、更易传递的形态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知识既是实践所得的经验,又是人类通过不断探索获得的新的认知;
知识既用于被传道授业,又是一种文化娱乐的原子组成;
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以获得技能,也可以通过知识进行消遣。

现代的知识传播,绕不过出版这一环节。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的出版组织,于13世纪就开始进行书籍抄写、装订与分发的工作,后续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家出版社。作品一经完成,其作者便享有的著作权,俗称版权。又分为著作人格权和著作财产权:人格权既是拥有者对于著作的发表、禁止他人扭曲、变更方式等的权利;财产则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一种知识产权。

很长时间以来,知识性作品都是通过出版机构(出版社、报社)等公开发行的。它的主要工作是先付给作者一定的报酬,再把该作品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这是一种中心化运作的模式,出版社通过经营获得利益,利益的分配权由出版集团主导。同时,纸板书籍和电子书籍均无法保证确权,很容易存在被盗、挪用、借而不还、违法复制与分发等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化而开启了数次工业革命,版权物也不局限于书籍,游戏、影视作品、音乐甚至专业文献等诸多领域,也同样面临着上述问题。

历史是古人的元宇宙,现在我们有了Web3。

在Web3的时代,给了全人类以及全人类的知识文明一个新的机会:我们可以做去中心出版与数字确权兼得。借助PubDAO,作品的出版完全可以由个体亲自推动,对于作者,作品是可读、可写以及可被「拥有」(著作权NFT,仅被作者拥有,其数量与作者实体的自然人或数字实体数量对等)。作者亲自拥有发行权,可读副本NFT发行和收益率由作者本人掌控,二次创作权、IP衍生品开发权也由作者本人掌控。原创作者,在这里也作为创世作者。

读者在持有可读副本NFT后,可读、可写、可「拥有」、可被「确权」。如果读者想二次创作,可根据创世作者的合约规定范畴内进行创作与改写。可读副本NFT可以被有限期借出,借出后,NFT所有权不会转移,到期后副本会自动回归。当然也可以根据PubDAO合约和Uniswap进行交易、转让等。

电影、游戏等衍生品制作实体,也可根据合约内容进行IP开发,与作者分享收益。

在这里,人人都可以作为Indie Author,人人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去中心出版组织。

后记

每一次的革命,都会有所失去,web2的到来不会同情web1的那些光盘和软盘,但是很多珍贵的数据却永远留在那方圆几寸的圆盘里,就好像是早已铸就的坟墓。数据的移植是有成本的,有诸如Mask这样的桥接,连接了web2web3的时空,使得我们不会那么迅速的失去。然而曾经web1的价值,甚至桌面时代的价值,需要我们去考古,值得我们去考古。数据所记载的内涵是永恒的,如何在面对不同的时代时,数据永远可以平静的流淌于时间的光锥之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都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

我觉得,这个可以有,让web3来实现~